履行指示一年
作者:365bet亚洲体育 发布时间:2025-11-05 12:06
编者注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考察,明确了湖北在国家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对新时代新征程湖北发展作出了宏伟部署。一年来,湖北牢记嘱托,提前致谢,顶着压力前行,克服困难,实现了高发展曲线。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一年如期兑现”系列报道,全面反映过去一年荆楚“勇争第一、树立支点、谱写新篇章”的生动实践,凝聚起再次扬帆起航、再创辉煌的磅礴力量。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宇 荆楚的秋日,时常传来好消息。全球首创“水稻造血”技术在武汉光谷上线,成为“首张重组人类专辑”湖北实验室诞生的我国首台原子量子计算机“汉源一号”已投入商业应用并成功走出国门。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考察,热情指示在耳边: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要重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这厚望如春雷,如催战的战鼓。 牢记嘱咐,争先恐后,荆楚大地必将变迁。从实验室的原始创新到生产线的工业应用,从传统产业的智慧更新到未来产业的全面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两轮驱动创新驱动,湖北正在向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区稳步迈进。 结合科技创新基础 一批“首创”成果诞生 在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科研团队成功实现71.36特斯拉平顶脉冲磁场,刷新世界纪录; 在高端芯片领域,多层三维闪存芯片研发成功并量产,书写了落后者的逆袭; 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全球首个国产大规模深度推理模型紫动太初4.0版本,进入通用多模态推理新阶段,在多项核心能力上超越国际裁剪模型; 一批“首创”成果正在涌现荆楚。关键是湖北加快将强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 科技创新是湖北最大优势和金字招牌。湖北有学者82人,研发人员41.5万人,技能人才1121万人,高等院校132所,在校学生超过200万人。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要“积极融入国家创新链,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点,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 今年,湖北全力加强科技力量布局,科技创新财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雄厚。科技实力矩阵拥有“1国“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0个湖北省实验室+163个国家创新平台+525个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加快推进,为原始创新注入强大动能。 在此基础上,湖北深入开展“61020”全链条攻关,全力推动“卡脖子”瓶颈向“卡位”转变。建立基础研究“特区”,依托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努力实现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突破;推进研究主体“尖刀”项目,以重点实验室和龙头企业为主体,聚焦光电信息、人工智能、6G、量子技术等重点方向急需的技术“突围”行动,加强企业引领和风险投资合作,开展定制研发,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水平的产业链。 如今,湖北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位居全国第一、中部地区第一,武汉科技集群全球排名不断上升。创新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加强“四链”融合 实验室“盆景”加速向工业“景观”转变 今年3月,九峰山实验室发布了首款100nm高性能氮化镓流片PDK平台,迅速吸引了30多家半导体公司合作。作为下一代半导体技术的关键材料,氮化镓的产业化进程已按下快进键。 据介绍,九峰山实验室仅通过开发共性技术平台,就为武汉带来了近10家合作伙伴。氮化镓,实现创新技术驱动产业创新,成为突破性技术向产业落地高效转化的生动范例。 九峰山实验室的探索清晰地诠释了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的生态变革。在湖北,像这样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涌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时要求,围绕更基础产业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加强关键基础技术研发,完善大中型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今年,湖北不断完善政产学研经费“北斗式”转化体系,建立“以用”为本的模式,推动供应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联动发展,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链条。 面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共性问题,湖北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中试制造平台建设,首批确定了九峰山实验室化合物半导体中试平台等40个平台,为科技产业铺设了快车道。 资金支持方面,依托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长江证券牵头设立100亿元湖北省汉诺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长江实业集团蓄势待发拟设立新一轮“长江人工智能基金”,总规模20亿元,重点关注智能硬件、计算基础设施、“AI+”产业应用等重点赛道。 在引进人才和教育方面,湖北实施人才“十万一万人”战略,力争在光电信息、智能网联汽车、北斗等有用领域拥有更多领军人才,培养一批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领域领军人才。 11月4日,光谷发布顶尖人才政策,精准引进和扶持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对行业有重大影响力的顶尖人才。人才和人才团队项目,单个项目最高支持1亿元。 通过“四链”深度融合协同,湖北正在打造“四链”光学雨林式科技创新,拉动科技创新联动成长,推动更多实验室“盆景”加速走进产业“景观”。 推进“三线推进” 5大万亿级产业即将崛起 湖北是全国少数拥有41个重点工业门类的省份之一,66个重点工业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光纤电缆、锂电池等新型生产产品已出口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全球通讯网络到人们的经济出行,“湖北制造”随处可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因地制宜发展新生产力,创造更有信誉的品牌。 今年,湖北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做大做强“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正在焕发出新的动能。东风汽车旗下高端新能源岚图汽车10月交付17218辆,再创历史新高,实现稳固的“九连胜”。武钢老工厂已改造成绿色超级工厂。高端无取向硅钢生产线年产能440万辆新能源汽车,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00万吨,相当于年吸收碳36万公顷的森林。 新兴产业“共同成长”,积蓄动力。 “独一无二”的光电产业迎来新突破。新一代2TB/s硅光互连芯片已通过最终测试,将实现微电子和光电子芯片的集成集成,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光谷成为全国首个覆盖全区的低空试验场。全省无人机相关企业超过2600家,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 未来行业将率先突破、全面蓄势。全球首个6G系统样机惊艳亮相湖北;湖北——中华计算机等计算机脑接口企业已在地铁沿线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前三季度湖北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1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位居中部地区前列,预计全年将突破1500亿元。 到2025年,当我们早忘记的时候,湖北的光电信息、汽车制造及服务、大健康、现代化工、现代农产品加工5大产业有望全部进入万亿俱乐部。
电话
020-66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