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勇做客“荆楚社会科学论坛”,作题为“从全球视野到中国道路——‘现代化新理论’的当代阐释”的讲座。徐莹照片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消息(记者周婵 致朱景阳尹红)10月25日,由湖北省社科联主办的“荆楚社会科学论坛”在京新书院举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勇以《从全球视野看中国道路——“现代化新论”的当代阐释》为题,结合罗荣渠先生的经典著作《现代化新论》,系统解读了世界风格造型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和重要性。
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普遍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采访一开始,陆勇教授就以全会精神为出发点,紧扣全会公报中对中国现代化的阐述。他说,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是乘势而上、继续推进蔡式现代化的又一次总动员、总拓展,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在此背景下,陆勇教授指出,要理解中国现代化方式,必须回到现代化的本源。理论。他系统梳理了《现代化新论》中对现代化的四种主要解释,指出现代化是一个“组合的、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为准确把握中国现代化风格的丰富内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陆勇教授着眼于世界现代化进程,基于现代化的三大浪潮,分析了西方现代化的内在矛盾和文明局限性。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在世界浪潮的影响下不断探索自主模式的过程。”他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两个奇迹”。国家稳定,充分证明中国现代化方式是“功能性、稳定性”的,是强国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陆勇教授认为,中国现代化方式打破了“现代化=西化”的神话,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创新的路径选择,也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确立,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历尽艰辛、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就。我们也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期《荆楚社会科学论坛》由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由京新学院、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主办。旨在推动经典理论与当代问题深度融合,服务湖北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湖北省社会科联科普部副部长曾志以及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等近百名师生代表现场聆听。
讲座结束后,多位师生代表分享了学习心得。所有人都认为,这次采访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历史深度,更有事实温情。对于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启示。